厚德深耕黔中地,笃学力行育杏林。9月27日,贵州中医药大学迎来六十华诞。上午,贵州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全国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成果交流会在花溪校区北区体育馆举行。

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内外嘉宾、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广大校友、师生员工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医药教育发展之路,共促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40余家省内外高校及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发来贺信贺电。

省政协副主席张光奇出席。省政协副主席、省卫健委主任孙发,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宋广强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张绍东,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招生与合作事务总监Joe Rossiter分别致辞。校党委书记邬卫东主持。

孙发对我校60年来的办学成果和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贵州中医药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坚持自立自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强化社会服务,在医疗卫生、健康产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机构互动交流,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宋广强提出,站在新起点上,贵州中医药大学应与各兄弟院校携手并进、乘势而上,再立新功。要初心如磐育桃李,立德树人启新程;特色为擎强内涵,苗医药韵绽芳华;服务地方促发展,中医药赋能新篇;开放合作通四海,携手共赢创未来。

林国强表示,愿与大家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使命,推动民族医药瑰宝与现代科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季光讲到,60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让中医药的民生温度在黔贵大地处处可感,并走出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祝愿贵中医越办越好,再攀高峰,再创辉煌。

张绍东说,贵州中医药大学风雨兼程、春华秋实的60年,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砥砺前行的一个生动实践,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Joe Rossiter表示,很荣幸能与这所备受尊敬的院校联合办学、交流互鉴,我们的合作跨越国界、融合文化,为师生提供了全球性的机遇。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双方可以取得更加丰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校长周英作学校60年教育发展报告。全面回顾贵中医60年来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不断推动贵州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奋斗历程与干事创业故事。她说,贵州中医药大学将始终扎根贵州大地,服务人民健康,在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续写中医药教育时代华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医药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多“贵中医智慧”和“贵中医力量”。

国医大师刘尚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杨世霞,全国人大代表杨硕,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级尚义班刘馨予同学,分别作为退休老领导、校友、教师、学生代表作发言。




在揭牌、签约、捐赠仪式环节,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副主任宋书香教授为北京大学在我校挂牌成立的“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苗药研发中心”揭牌。学校分别与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药大健康董事长鄢云,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湘黔大区经理张杰,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总监赵志伟,中黔电气集团董事长陈律宇,药学院2005级校友、陕西医之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孙永济向学校捐资;学校为深圳苗艾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恩国,中医系80级(1)班校友李应颁发捐赠收藏证书。



会上,举办了院士、国医大师报告会。林国强院士以“中药创新研发 共筑健康未来”为主题,深刻解读中药创新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为主题,阐释了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的内在联系、中医背后的文化根基。两位业界泰斗带来的深度分享,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价值,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盛宴。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人民网贵州频道抖音号同步直播,逾10万人在“云端”共享这场中医药教育盛会。为进一步增进全国中医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凝聚共识、共谋发展,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九月,学校以“六秩黔医济苍生,苗岭岐黄续华章”为主题,以“文化月、活动周、主题日”的形式,开展融学术深耕之韵、文化传承之美的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办学成就、凝聚发展共识、共绘美好蓝图。